BloggerAds

2007年1月7日 星期日

神州行 ~ 佛山觀音大佛遊‧中國廣東

o11 7 日(星期日),本日行程:佛山市西樵山風景區下周準備就要離開中山再度前往墨西哥參加下一回的藍圖會議,因此趁著在中山的最後一個星期,再選擇一處景點做為出遊的目的地,於是乎,同事們曾經參觀過且推薦的佛山大佛,便成了我們的首選之地。

從下榻的飯店離開,先搭乘市內公車前往位於中山市區內的長途巴士站,約 25 分鐘便可抵達,偌大的車站建築,可以容納更多的返鄉遊子以及旅客在此候車停留。停留一會兒時間前往佛山市的巴士便準備啟程,原本預期會走高速公路前往佛山市,因為大略從地圖來看,車程應該不用花上半小時才對,怎知這一路車程便花去了二個小時。剛開始也是擔心是否搭錯車班,否則司機怎麼繞了這麼久的路還沒有抵達目的地,到後來只好放下緊繃的心情,內心暗自祈禱希望路程一切平安順利。因為車行在平面道路上,又經過好幾個城鎮接送乘客,剛離開中山市邊境時又遇到道路修築工程,著實被困住了一段時間,因此在抵達佛山市時,已近中午時分。



在車站附近找到一家飯店,說是飯店,應該像是飯店裡的小吃部吧,不過他們卻能夠提供齋菜,在舟車勞頓了二個多小時,總算可以好好休息,填飽肚子。餐廳位在高樓層,往下眺望可以看見整個佛山市區,但是當天放遠望去盡是白茫茫的一片,什麼也看不清的。

結束午餐,便準備去尋找搭車前往西樵山風景區的公車站,在路上問了警察,經指示公車站就在不遠處的轉角處。不一會兒功夫便找到它,買好了票便在此候車,此時遇到了一位年輕人,利用寒假時間要去拜訪目前正在西樵山風景區工作的同學並探訪是否有打工機會,因此便同行前往。車行近一個鐘頭便抵達了西樵山風景區山下的牌樓,告別了這位朋友,我們逕自走向牌樓處準備展開今天的行程。



在牌樓處附近找到了可以搭乘巴士上山前往西樵山,但是似乎上一班車離開不久,而下一個班車還要等候一段時間。結束午餐,便開始尋找公車站,在路上詢問了警察正確方向,經指示公車站就在不遠處的轉角處。轉個彎不一會兒功夫便找到它,買好了票便在此候車,此時遇到一位欲前往西樵山風景區拜訪同學並尋找打工機會的年輕人,在知道我們有相同的目的地之後,遂同車同行前往。


約莫一個鐘頭時光便抵達了西樵山風景區所在地的小鎮,公車下車處便是風景區的牌樓,便和這位年輕人在此道別,於是乎我們逕自走向牌樓處尋找上山的交通車。看到風景區管理站所設立的候車站,但是具體的時間卻不清楚,便詢問附近商家的保全,得知上一班車剛走沒多久,而下一班車則是要近一個鐘頭才會到,再度詢問該位保全確切的上山方向以及時程,於是我們決定步行上山,畢竟此時已經下午時刻,再不上山就得要準備歸程了。步行的路上有許多摩的(在中國大陸,利用摩托車當成交通運輸工具的稱呼)沿路招攬,此時徒步上山的我們,一方向緩緩徐行的山上,一方向又得揮揮手拒絕,就在這樣一來一往的過程後,我們抵達風景區的大門口了。



買了門票後,在短暫休息後便繼續往山上走。在這段路上正有道路修築工程進行,大型工程車輛來來往往,空氣中彌漫著沙塵以及灰沙,這時候一隻手得拿出來遮住嘴巴,避免吸入太多的灰塵。就在如此艱難的道路上行走了約半小時,前方遇見一小徑,而且是可以通到山上的道路,二話不說便轉入此徑,繼續上山。

沿著指標到了一些景點,考量到時間有限,於是只有將大佛景區設為主要停留的景點。走著走著便可看見觀音大佛的莊嚴聖像矗立山頭,但是那樣的距離卻是遙不可及的目標,既來之則安之,一步一步踩在石板路上,慢慢走一定會走到目的地的。



雖然我們按著指標往前走,此時卻穿過了一個極小村落,約只有 10 來戶房舍。旁邊有間大廟正如火如荼的建造工程,但是遙望遠方,仍可以清楚看見大佛像,也是指引我們前往的目標。穿越了大廟,往廟後山徑繼續前進,似登山的路線差點就打斷了我們前進的念頭,想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念頭,我們還是辛苦的穿越這一小段路程,終於平安抵達了大佛景區了。

山上的視野極佳,放遠望去則是佛山的鳥瞰景象。遊客與信徒三三兩兩的大佛前的廣場出沒,香爐鼎盛,代表著信徒的虔誠的心。繼續往大佛像登高,可以入內的佛像,裡頭則是有多個樓層,分別是展覽區以及設置光明燈的場所,這座大佛全由銅製成,其耗費的時程與人力可想而知。



遊畢,便乘著風景區提供的巴士下山,一部小巴士擠滿了工作人員以及部份遊客,在一陣山路曲折迂迴之下,我們也平安的下了山。恰巧要返回佛山市區的公車亦駛到,遂跳上車搭往回程之路,繼續坐上二個鐘頭的車程返回中山市,也結束了佛山一日遊行程。

 
 [按圖索驥]
從中山市搭乘長途巴士前往佛山市。道路行走於平面道路,沿途經過其它中山市級的鄉鎮接送遊客,約二個鐘頭抵達佛山市。前往西樵山風景區的公車不多,必須先看好車班時間乘車,約需一個鐘頭便抵達風景區山下。風景區提供的巴士亦有時間限制,先算好車班時間以便搭乘接駁巴士上下山。


2006年12月24日 星期日

神州行 ~ 崖門圭峰江門遊‧中國廣東

1224日(星期日),本次行程:江門市新會區崖門勝景.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原本預計是幾位同事的出遊,到最後卻變成了一輛19人座中巴的江門行(此行總共18人參與)。因此在事前的籌備動作與出遊過程中,都得花更多工夫與心思在上頭。

我們租的包車是隸屬中山國際酒店的車隊,一早從國際酒店接送二位顧問同事,到盛景再接送十二位同事,接著再到公司接送四位同事,順利接上十八人之後,車子便往南行駛,經五桂山、三鄉,到了珠海直上西部沿海高速往陽江方向前進(下斗門交流道)。

由於包車出租也是臨時於周六下班前才定案,人急著搭下班車回飯店,因此租車事宜就委託公司總機辦理,當天也才知道包車司機並不清楚我們今天確切的行程。臨上路前再和司機研究一下地圖。由於自己也不太清楚第一個景點的詳細名稱,只知道在"崖門"地區,因此對司機來說也是一大考驗,也由於沿路都沒有路標指示,雖然下了高速也詢問過服務人員,但是對於第一個行程還是茫茫然而沒有任何線索。



於是司機憑著感覺直往江門方向前進,車行十來分鐘之後仍然末見著第一行程的任何指標與路標,恰好司機手機鈴響,是他同事來的電話,經請教他同事之後,才確認有類似的景點,但位置卻是在隔岸的地方。因此車子調頭再次返回沿海高速,經過了崖門大橋下了斗門交流道,往江門方向前行,不一會兒功夫便瞧見左側路旁有個書寫著斗大四個字 "崖門炮台"的建築,終於抵達我們此行的第一個景點,也鬆了一口氣了。

第一個景點包括了二個景區,崖門炮台是第一站(全票30元,包含二個景區)。位於崖門東岸銀洲湖出海處,建於清嘉慶年(1809年),炮台呈十月形,面海而立,背靠崖山,正面設有24個炮門,上有臨海觀察走廊,後有指揮台。目前仍保有數根古炮,在炮台外亦有數根古炮散落湖旁,當年英勇景像已不復見。

PS: 右下圖即為跨越銀洲湖的崖門大橋,是座特大型雙塔單索面斜拉橋,全長1289.22公尺,跨距全長668公尺,主跨338公尺。大橋的建造技術高,規模大,施工難度高,跨度在中國內地橋樑中為第一名,亞洲第二,故有"中國第一跨"之名。



離開了古炮台,繼續前往第二景區 - 宋元崖門海戰文化旅遊區。由於此為震驚歷史大海戰的發生地,因此塑造了一艘仿古戰船做為入口映象,讓遊客親遊此地能夠有回到當年海戰場景的震撼與臨場。入園前先欣賞一段數位影片,透過電腦動畫簡單介紹當年海戰發生的緣由與經過,能對於此地有更進一步的認知。入口處前方的浩氣廣場由六根石柱圍成,中間水池內有著世界最大的傳國玉璽主雕。



公元1279年,在崖門出海口,發生了一場震驚歷史的大海戰。宋元雙方投入兵力20多萬人,戰船1600多艘,進行了連續23天的殊死決戰。海戰以南南宋全軍覆沒,文天祥、陸秀夫等君臣及數萬軍民戰死或殉國。這場海戰,以其參戰和陣亡人數之眾,出動船艦之多,戰況之激烈,戰鬥時間之長,影響之深遠而震古鑠今。它導致了宋朝的徹底滅亡和元朝的興起,因而被稱為改變和推進中國歷史的古代"四大海戰"之一。



從浩氣廣場旁沿著小徑前行,途經崖山詩牆,有著文天祥詩,毛澤東書寫的"過零丁洋"碑,以及自南宋以來,歷代詩書大家和現代偉人記述吟頌崖海大戰的詩書碑刻。繼續前往則是歷經500年的歷史滄桑,履廢履興的崖山祠。

崖山祠內有紀念文天祥、陸秀夫、張世杰三位南宋忠臣的大忠祠,以及為保家衛國,英勇獻身的20萬南宋軍民義士所建的義士祠。亦有紀念端莊、慈祥堅貞的南宋楊太后的慈元廟(即國母殿)。許多陳列海戰相關的文字書畫及歷史典籍、國寶級的珍貴文物,讓遊客可探尋四大古代海戰之一的史跡。



從網路旅遊新聞得知,此一景區是於2006年初整體才開發完畢並開放給遊客入園參觀,因為從中山到江門新會沿路上並沒有相關明顯的路標指引,因此讓我們花上近一小時半時間在找路、問路。希望此一景點在逐步打響其口碑之後,相關單位能夠對於沿路的路標多做改善與加強,有益於觀光旅遊業的推廣。

離開此地,繼續往江門市前進。時間也已過中午,因此中途停留用過午餐後再啟程,約半小時車程終於抵達此行第二個景點-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一入園後,偌大的景區讓我們不知道該從何處下車,眼前盡是山水景色,美不勝收。最後在永鎮山門旁下了車,購了票開始圭峰山的登山之行。(成人票一人5元,算是便宜的入門票)。

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屬於中國大陸AAAA級的國家風景區,位於江門市新會區五邑腹地內,山中的玉臺寺為廣東四大叢林之一。區內植物覆蓋率之高,因此適合遊客在此做一森林浴,登山健行,有益身心。



在永鎮山門前,大伙決定捨健康步道而取石階。據入門口的介紹牌,這石階共有 800 階,起初大伙還談笑風生,怡然自得的享受大自然的森林浴。不一會兒光景,漸漸地部份同事開始拖著沈重的步伐,一步一步緩緩的登上石階往高處爬去。不過最終仍在大伙的加油鼓勵聲之下,全體皆登上了玉臺寺,便在寺廟附近稍作停留歇息。

遊畢玉臺寺,才知道剛才上山的路,已滿 800 台階,因此大伙願意繼續登高攻頂。走著走著,接下來的路更加的崎嶇,更加的難以行走,一直往上延伸的台階,總有著望不盡的感覺。但是回頭眺望山下美景,一切辛苦卻又是值得,因此鬥志引著我們繼續往上,直攻電視塔。登頂時台階計有2400 多階,大伙也為自己的表現喝采鼓勵。



由於時間為時已晚,因此環山步道下山。途中遇著一位善心阿婆指引我們路徑,才能夠一路平安下山,亦介紹我們一處登高遠眺的美景,此時此刻,心中自是一片寧靜恬淡,與世無爭的心情。

由於時程太趕,因此圭峰山內其餘景點,像是玉湖風景區、玉台坑、天鵝湖以及牽線過脈等景點無法再多停留欣賞。不過心中毫無遺憾,因為最美麗的圭峰山美景已經烙印心中,變成難忘的回憶。

[按圖索驥]
若乘坐長途巴士,可從中山富華總站附近的中山長途客運站,搭乘往江門新會的巴士。從江門新會車站可搭乘 3 路公車前往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在玉湖下車。若要前往崖門,亦可從圭峰山搭乘旅遊專車前往崖門古炮台及宋元崖門海戰文化旅遊區。

包車所走的路線則是從中山城區往南到珠海,上西部沿海高速往陽江方向,下斗門交流道往江門城區方向,約行 2~3 公里左側即可見崖門古炮台的入口處。而宋元崖門海戰文化旅遊區則是距離崖門古炮台北方 3~4 公里處。繼續往江門方向進入城區之後,即可見到往圭峰山的路標。遊畢返回中山,車子行駛中江高速,於終點處再接上京珠高速往珠海方向下中山城區交流道返抵中山市。


2006年12月9日 星期六

神州行 ~ 匆忙過境遺產遊‧澳門

1209日(星期六),本次行程:澳門大三巴

這次總算輪到第三批返鄉的隊伍,只有我和 Tina 二位。因此,早在幾天前,就已經上到背包客棧網站尋澳門遊的相關資料。由於澳門啟航的班機是11:55 am,預估從中山盛景酒店 08:00 am 出發,因此只能夠有短暫二小時過境的時間在澳門裡,因此設定了二個目標。一是購買澳門手信(紀念品);另外則是澳門著名的大三巴景點。

由於設定的二個目的地景點皆在附近,因此可以省去了不少搭車時間。司機將我們載至拱北關地下停車場時已是近 09:00 am,還好今天是周六早上,人潮不似平日來的多,因此約二十分鐘就順利出中國海關、入澳門海關,此時已是 09:20 am。



一出拱北關閘往前行,沿著路標搭乘手扶梯往地下室,即是關閘的公車總站。依先前所做的功課,可以搭乘18路公車前往大三巴。不一會功夫,一班車即來到,順利搭上車後便往目的地前行。不料同在車上的公車作業人員告知我們,若是搭乘18路公車也可以到達大三巴,只是得多繞一大圈才行。最好的遊覽方式是先搭乘17路公車,到大三巴之後回程再搭乘18路公車返回關閘。

但是兩個人已在車上,早已來不及下車換搭另一班車,因此抱定既來之則安之的想法。事後回想,這樣的安排卻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因為我們在車上看到張"18路線帶你暢遊澳門世界遺產"的公車路線圖,也就是說遊客只要搭乘18路公車,就可以一路遊覽澳門的知名景點及世界遺產。呵呵,這樣誤打誤撞的安排,卻有種賺到的感覺。



第一個經過的景點,就是澳門旅遊塔。這座於2001年完成的高塔,已成為澳門的新地標,高度有338公尺,是亞洲地區名列第八,世界排名第十的高塔建築。塔底下為購物中心,遠從澳門國際機場經由友誼大橋上便可見到它英挺的風貎。

澳門和台灣皆因為受到地環境限制,地窄人稠,因此機車騎士滿街都是。除了幾條大馬路之外,多是些羊腸小徑般的道路,坐在車上看著公車飛快的奔馳於只能夠容納一輛車寬度的街道巷弄裡頭,真是另人捏一把冷汗啊!不過這也是在澳門生存的本能吧。



第二個景點則是媽閣廟(右上圖左側廟宇建築),隔壁白色建築為海事博物館。媽閣廟是澳門現存最古老的廟宇,相傳是十六世紀中葉,第一批葡萄牙人在媽閣廟附近上岸,問居民這是什麼地方,居民回答說是媽閣廟,因此葡人即以音譯為"Macau",也是今天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 


接著再繞進了市區內,羊腸小徑再度出現在眼前,因事前先向司機告知將在距離大三巴最近的站牌處下車,在數十來個大彎小彎之後,經由司機的提醒我們在巷子內下了車。旅遊景點路標在澳門巷弄內隨處可見,因此尋著指標來到了大三巴教堂前的街道。這條巷弄滿是販售"手信"(紀念品之意)的商店,索幸所到之時,人潮還沒有出現,再沿著人潮前進,眼前即是此行目的地-大三巴教堂了。



大三巴牌坊,始建於1580年,但是在1595和1601年先後兩次受到火神眷顧,1602年才開始重建。當時為遠東地區最大的天主教堂,號稱"東方梵蒂岡"。該教堂於1835遭火燒毀,只剩下前壁部份。"三巴"來自葡文"聖保祿"的中文譯音,又因正面前壁與中國傳統牌坊相似,故名"大三巴牌坊"。

壯觀的建築遺跡在現場看來更令人震撼,為了保留這列名的世界遺產,想必澳門政府花了不少心血在上頭。雖然我們兩個只有在前頭廣場拍照留影,但是對於澳門政府的用心也留下深刻的印象。



遊畢大三巴牌坊,順道帶了些手信回家,匆忙搭乘18路公車再返回關閘,踏上返鄉之路。

ps: 我們的班機為長榮航空BR808 11:55 am,當我們抵達機場時已是11:30 am,機門已關閉而我們的機位也已經被賣掉了,只好搭乘下一班BR802 13:20 pm 返回台灣,雖然因時間上有所擔誤而錯失了航班,但是能夠在澳門短暫停留,也是個難忘的回憶。

[按圖索驥]
在澳門裡,搭乘公車及的士是最佳的選擇。澳門有兩家公車業者經營,由此路線遍及大半的澳門地區。
經由澳巴人員的推廌,從拱北關閘前往大三巴旅遊景點的方式為下:

關閘 --> 大三巴:搭乘 17 路公車
大三巴 --> 關閘:搭乘 18 路公車

關閘公車總站就在拱北關閘入境澳門的門口前,乘手扶梯往地下一樓即為公車總站。


2006年12月3日 星期日

神州行 ~ 冬陽照暖城區遊‧中國廣東

1203日(星期日),本次行程:中山市孫文紀念公園‧岐江公園

昨天在遊畢廣州白云山風景區及越秀公園之後,今天沒有遠遊行程的安排。也因為同事們都分批回台灣了,那麼,今天就乖乖的待在中山,悠閒漫步在城區內二座知名的公園景點:孫文紀念公園及岐江公園。

選擇先從飯店步行前往孫文紀念公園。沿著東裕路接往興中路繼續前行,沿途有中山體育館,運動設施相當完善,讓市民有個運動遊憩的場所。走著走著,眼前一棟外觀由直條線條排列而成的建築吸引了我的目光,原來是中山市文化藝術中心,遂入內參觀。拿了些文宣資料,心裡高興的想著在接下來待在中山的日子,若是有不錯的表演節目,這裡不失為一個值得佇足的好去處。

出了文化藝術中心,旁邊就是孫文紀念公園的正入門處了。當天的氣候不錯,許多遊客因此搶著在牌樓前與身後的中山先生雕像合影,以示到此一遊之意。我也不免俗的多按了幾次快門,將此地的回憶用照片來記錄,以做為撰寫遊記的素材。



登上數十階的階梯,走到孫中山先生的雕像平台,向前方眺望便是興中園道。興中路是中山市十景之一的景點,行車其中就能夠享受到園林大道的恣意舒坦,周遭兩側市容維持的相當整潔與美觀,代表了中山市近年來持續的綠化工作,為了市容景觀所費心力不遺餘力。



步下階梯,往公園內繼續前進,左側有一片命名為華僑之園的樹叢,正是由各國代表植樹於此,象徵對中山生先行誼的敬重與感佩,因此植樹於此以茲紀念。前方則是博愛醫院。右側方則是石雕公園,陳列許多巨型的石像雕刻作品。



右側在一座由孫文題文之"後來居上"的石牆後登上階梯,則是香山景區。有民族、民權、民生三位涼亭及觀景閣,登上其中亦可俯視整個公園全景。景區內有顆飛來石,石頭底部僅有小面積與地面接觸相連,卻能夠穩穩站立,真是令人訝異。



繞過了石雕公園,便朝南門步出公園,在博愛醫院前搭乘38路公交車再前往位於中山市鬧區的岐江公園。

岐江公園,是由一座造船廠(粵中船廠)舊址改建而成的公園,因位於東區岐江旁,故名岐江公園。



公園內將舊時造船廠的部份設施保留,並透過藝術作品的排列陳設,讓這個造船廠的舊址不再是個冷冰冰的大工廠而已,而猶如一座藝術花園,足供市民遊憩停佇。



公園內有一艘小型舊船舶,右下圖的紅色高塔,搭配螺旋狀的樓梯,它的前身是造船廠的水塔。 


左下圖是造船廠的主廠房,透過條列的鋼筋支架來表現出線條之美;右下圖前方玻璃罩住則是燈塔,指引著行駛於岐江的船隻,給予正確方向的導航。



而中山美術館則是設置於岐江公園內,當天洽好館內有個新疆地區的攝影展,遂入內參觀。正好該攝影展的作者在館內駐場為觀眾作說明,亦做了一次文化知性之旅。

這兩座公園各具特色,值得作為假日待在中山城區休憩的景點。

[按圖索驥]
孫文紀念公園:位於興中道底,鄰近興中路體育館及中山文化藝術中心,11A、11B、18、38路公交車皆有停靠此景點。

岐江公園:位於富華酒店、岐江橋及富華總站附近,凡是開往富華總站的公交車(1、6等)皆可以富華酒店下車,步行五分鐘即可抵達。